16日,新一股冷空气将影响福建,气温将进一步下降。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各大商场、电商平台的各类“过冬神器”也逐渐“傲娇”起来。除了暖宝宝、暖手宝等常见的过冬好东西,暖脚、暖颈等新型取暖电器可以照顾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此外,一些“过冬神器”还融入了充电、小夜灯等取暖之外的功能,为大众带来特殊的消费体验。
14日,记者来到福州东百中心地下二层购物广场。很多店铺都把各种“过冬的好东西”摆上了货架,还有独立的专区。保温杯、保暖贴、暖手宝、耳罩、手套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产品吸引了众多顾客驻足购买。
其中一家店的店员告诉记者:“这些冬季新品是11月初上架的。”另一家商店的店员说:“以前,保温杯和宫贴卖得很好,但自从这几天气温下降后,更多的人来买暖手宝和手套。”
记者发现,“过冬装备”不仅线下正在流行,网上也刮起了一股“科技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保暖,都有各种智能“过冬神器”。在淘宝上搜索“过冬神器”,暖手宝、暖脚宝、暖垫、暖围兜等多种物件都蹦了出来,有的卖了4万多件。
在一家好评如潮的网店,客服告诉记者,店里售价168元的暖脚器可以马上打开加热。采用电加热技术,最高温度可达60,时间可达6小时。
“3秒快速加热,持久保暖。”某数码专营店销售的加热围兜价格为249元,获得了不少好评。不少买家表示,“围巾发烧很舒服,还能给女生暖肚子”。“冬天有必要,而且发烧很快”。
面对突如其来的寒流,不少市民早早动用了各种“法宝”过冬。不少市民表示,已经拿出电热毯、热水袋、汤圆等取暖。除了这些,一些新的“过冬神器”也走进了大家的生活。
鲍先生介绍,天气冷了之后,他在办公室放了一个插电式的暖脚器。“它可以把所有的脚都包起来,然后它可以自己调节温度。脚暖身热。”
刚上大学的陈告诉记者:“今年,我买了一个桌垫,放在桌上的手再也不冷了。”根据陈展示的照片,记者看到,这款取暖桌垫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刚好是一张书桌的一半大小。桌垫上有鼠标、台历、笔记本、笔等常用物品。“以前冬天做作业很冷。有了这个桌垫,现在上网络课、写论文、玩游戏都暖和多了。”陈微笑道。
然而,一些市民对一些“过冬神器”表示了安全担忧。“去年暖水袋放在被窝里,孩子早上起来脚上起了个大泡。过了一个多月,去医院说是低温烧伤。”吴女士说,她给孩子买的热水袋不会很烫,他的脚可能在上面放了一晚上,会处于低温烫伤状态。
对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惠科表示,目前,福州已进入冬季,天气变冷。普通大众往往会选择各种取暖设备来过冬,但使用不当往往会导致一些皮肤问题。
热水袋和婴儿取暖:由于这些产品直接接触皮肤,如果长时间接触高温下的皮肤,很容易造成烫伤。轻者可出现疼痛的红斑,重者甚至可形成水疱。
加热或电加热:长期使用此类产品往往会导致室内空气湿度降低,导致皮肤干燥、片状,尤其是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差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脱屑增多和脂肪性湿疹。建议必要时打开加湿器,冬季一定要加强皮肤润肤剂的使用。
热水浴:冬天洗澡,不要贪图热水的舒适。过度清洁皮肤可能会导致脂肪的出现
记者从福州海关获悉,近日,福州海关下属荣成海关在查验一件来自日本、申报名称为“棉垫”的入境邮件时,查获一只装在塑料盒中的活体甲虫。经福州海关技术中心鉴定为雌性中国黑桃。目前,荣成海关已对该邮件进行拦截,待后续处置。近年来,昆虫、爬行动物等“奇异宠物”越来越火。一些爱好者出于好奇,从海外购买“异国宠物”。
福州市教育局下发通知,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调整优化期末教学安排的工作要求和相关会议精神,经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同意,结合实际对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调整。主要内容如下:2022年秋季学期寒假安排(一)幼儿园、小学一二年级、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2022年12月16日结束学期,12月17日开始放寒假。其余小学年级将于2022年12月23日结束,寒假将于12月24日开始。(2)在开始时.
福州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训班开班。中新网陈玲摄。本报福州12月14日电。福州市农业农村局、共青团福州市委于12月14日至18日推出2022年优质青年农民培训班。本次培训吸引了两岸50名从事农场管理、农产品销售、农产品加工等相关行业的“新农民”参加培训。“帮助”训练.
14、15日鼓楼、仓山、福清、高新区宣布增加自费核酸点!为切实落实鼓楼优化疫情防控“新国十条”措施,减少“追日”复检频率,自12月15日起,我区为需要单人单管核酸检测的群众提供“愿做一切检测”收费服务。具体如下:一、服务方式:自愿自费,单人单管;二、服务对象:愿意做所有的检测;三、服务费:单人单管采样服务(四。点排列:1.
14日,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福州代表团在第十一届省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上获得26枚金牌,金牌数和金牌第一数均居全省第一。本届老健会项目多、规模大、影响广,吸引了来自全省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省直和行业系统的14个代表团参加。福州代表团参加了全部28个项目的展示交流,获得26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其中乒乓球、女子地掷、太极传剑、健身。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号。()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福建ICP备07001623
版权声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导报(台海网)编辑创作的作品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抄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声明:Taihai.com转载自互联网的文章和图片仅用于传达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
如果我们使用您的作品(包括文章和图片),请联系本网站获取报酬。如果你不希望你的作品出现在这个网站上,你可以联系我们,要求删除你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