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搏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载人航天造福人类

  。实际上,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半个多世纪里,载人航天技术的转移与扩散一直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频繁发生,相关成果在人类健康、在对地观测与灾害应对、新材料研发方面已经有了卓有成效的应用。从果汁、脱水蔬菜、速食、空调到太阳能产品,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少习以为常的事物都源自太空应用。

  以健康领域为例。宇宙中充满粒子辐射,尤以高能重粒子(HZE)辐射对人类损伤最为严重,会损害人体细胞的DNA,诱发癌症或老年痴呆症(AD)等高危疾病。地球上的人们受益于大气层和地磁场的保护,不会受到伤害,但身处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天员可能暴露在高能粒子的持续辐射中,面临巨大风险。

  2016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用染色涂料识别技术对长期身处太空的航天员斯科特·凯利(Scott Kelly)与他的同卵双胞胎兄弟马克·凯利(Mark Kelly)作对比研究。根据结果得出,斯科特在太空中飞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生了DNA损伤,而他留在地面的哥哥DNA则相对没有变化。发生在近地轨道上的损伤很小,但未来火星旅行可能涉及更高的辐射暴露。

  染色涂料识别DNA损伤的技术,其应用早已超出航天。在地球上,它可以帮助医生通过识别致癌突变来选择治疗方法、诊断遗传条件以及发现潜在的基因意外损害情况,并在辐射灾难中通过观察染色体损伤确定辐射暴露的程度。2011年,这项技术对福岛核灾难现场附近的野猪染色体进行了检测,以确定辐射残留水平。

  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每一阶段,飞船、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都是开展航天医学研究的极佳平台。而这些研究,造福的同样不止航天员。

  众所周知,太空微重力环境可能造成人体钙流失,导致航天员出现骨质疏松等一系列疾病。我国一直在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在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上搭载了为航天员开发的3-羟基丁酸(3HB)骨质疏松干预新药实验。

  骨质疏松并不是太空任务执行者所特有的问题。据专业的人介绍,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已经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到2050年中国骨质疏松症病人可能增加至2亿多人,占人口的13.2%。经过太空飞行的检验之后,药物未来或将惠及更多普通人。

  半个多世纪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飞太空、美国阿波罗飞船成功登月,开启了载人航天的壮丽序幕。据估算,阿波罗工程的投入产出高达1:14。正是在载人活动的驱使、带动、牵引和辐射下,美国的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高性能计算、医药、金属制造等数十个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极大的提升了美国的整体科技与工业水平。

  2022年4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中国发展载人航天30年以来,初步统计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带动了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通信、种业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业升级。仅是航天搭载育种,已经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亿元,不仅推动了农作物改良,也被大范围的使用在食品加工、菌种制备、生物制药等方面,同时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贡献。刚刚举办不久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以及运动员的训练设备都大量采用了航天技术成果。

  即将完成在轨组装建造的中国空间站,舱内可以部署25台科学实验柜。每台实验柜都是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能支持开展单学科或多学科交叉的空间科学实验,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家太空实验内开展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航天技术、航天医学等领域科学实验和新技术验证,又将催生多少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与国计民生的重大成果?让我们期待吧。

  2、郝淳:有4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新华社新媒体